高級會員
歡迎 陳子韜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李仁龍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張玲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李衡翔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嚴微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酈勇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吳建波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張一民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楊文兵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鄔家臻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彭建彪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鄭會奇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黃曉春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黃焰根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王正裕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施宇寰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趙一凡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王建鳳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賁翔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歡迎 任天宇 會員加入中國化學會
咨詢:haojiangtao@iccas.ac.cn
男,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教授/研究員/教授級高工或同等級別
學習/工作經(jīng)歷
1986.09--1990.07 廈門大學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yè),獲理學學士學位
1990.09--1993.11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yè)研究生學習,獲理學碩士學位
1993.09--1996.12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物理化學專業(yè)研究生學習,獲理學博士學位
1996.12--2000.12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助理研究員
2000.12--2002.12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研究員
2002.12--2004.08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研究員
2004.08--2013.02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其間: 2007.02--2008.07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化學系伯克利學者)
2013.02--2017.05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化學系主任,教授
2017.05— 廈門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院長、化學系主任,教授
研究領(lǐng)域和興趣
理論與計算化學
主要業(yè)績
主要從事固體表面及相關(guān)納米結(jié)構(gòu)體系的理論與計算化學研究,在包括Science、Nature Materials、J. Am. Chem. Soc.和Angew. Chem. Int. Ed.等在內(nèi)的國際學術(shù)期刊上發(fā)表研究論文180余篇,應邀為Chem. Rev.、Int. Rev. Phys. Chem.等國際知名綜述性雜志撰寫專題綜述。
部分代表性研究成果包括:
1)碳納米官管壁化學與改性方法研究:在國際上率先開展了碳納米管管壁化學修飾及共價化學的理論探索工作,預測了一系列可用于碳納米管化學修飾的合成化學方法,包括臭氧化、1,3-偶極加成、[4+2]環(huán)合、[2+1]環(huán)合、鋨酸化、環(huán)氧化等,受到國際同行關(guān)注,大部分預測后來得到國際同行實驗證實。這一系統(tǒng)性工作不僅豐富了正在形成的碳納米管化學,也為碳納米管這一極具應用前景的納電子材料的化學加工以及新型碳納米管基復合材料的設(shè)計和合成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信息。相關(guān)成果10余篇論文發(fā)表在Nano. Lett.、J. Am. Chem. Soc.等國際頂級納米科學、化學期刊上。受邀為國際最具影響力的綜述性化學雜志Chem. Rev.撰寫專題綜述(2005,105, 3643-3896),受邀為國際知名碳納米管專著Chemistry of Carbon Nanotubes一書撰寫專章(2008,vol.1, 47-73)。
2)奇異富勒烯衍生物的結(jié)構(gòu)和物性研究:對內(nèi)嵌金屬富勒烯和非IPR富勒烯等新型奇異富勒烯開展了較為系統(tǒng)的研究,歸納和總結(jié)了內(nèi)嵌金屬富勒烯的電子結(jié)構(gòu)規(guī)則,運用該規(guī)則從理論上預測了一系列內(nèi)嵌金屬富勒烯的結(jié)構(gòu)(部分工作與實驗科學家合作)及其部分光電化學性質(zhì),糾正了一些文獻報道的錯誤結(jié)構(gòu),亦率先探討了內(nèi)嵌簇對富勒烯籠化學反應性的影響等;對包括低碳數(shù)碳富勒烯在內(nèi)的非IPR富勒烯衍生物(鹵化物、氫化物)的結(jié)構(gòu)、穩(wěn)定性和形成機制開展理論探究,例如,對首次宏量捕獲的新型小富勒烯C50的十氯代衍生物結(jié)構(gòu)與譜學性質(zhì)進行了理論預測,明確了其具有D5h高對稱性的土星狀結(jié)構(gòu),與實驗科學家的合作成果發(fā)表于國際頂級科學期刊Science(2004,304,699),此外還與實驗科學家合作探討了一系列非IPR奇異富勒烯鹵化物、氫化物(C60Cl8、C60H8、C60Cl12、C64Cl4、C56Cl10等)的穩(wěn)定性和可能成因。相關(guān)成果20余篇論文發(fā)表在Nature Materials、Nature Chemistry等國際頂級材料科學與化學期刊上。
3)硅碳鍺等半導體表面的改性方法研究:自2000年以來,我們針對硅(碳、鍺等)半導體固體的共價特性,運用現(xiàn)代量子化學手段探索了大量的含不同官能團的有機和無機化合物(包括醇、醛、羧酸、單烯、炔、共軛雙烯、苯、雜環(huán)芳香化合物、1,3偶極子等有機化合物和NH3、HN3、NO等無機含氮化合物)與半導體硅(碳、鍺等)表面的化學反應微觀過程,明確了一系列有重要工業(yè)意義的、在實驗研究中無法確定的半導體表面反應的微觀機理(如不飽和烴類在半導體表面加成反應的自由基機理等),并預測了一系列可用于上述固體表面化學修飾的新型表面反應(如金剛石表面的1,3-偶極環(huán)加成反應和硼氫化反應)。上述研究為新型微納電子器件材料的設(shè)計和研制提供了豐富的理論信息和理論依據(jù),將有助于合成和生產(chǎn)性能更為優(yōu)越的新型微電子器件材料,加速微電子技術(shù)的發(fā)展。相關(guān)成果20余篇論文發(fā)表在J. Am. Chem. Soc.等國際知名化學期刊上。并受邀為國際著名物理化學綜述雜志Int. Rev. Phys. Chem.撰寫專題綜述(2002,21, 137-184)。
4)過渡金屬催化反應機理研究:近六年來對過渡金屬有機物轉(zhuǎn)化的復雜化學反應的機理研究已獨立或與實驗合作者共同發(fā)表論文30余篇 (如:ACS Catalysis, 2019,9,1019-1025; J. Comput. Chem. 2019, 40,1038-1044; Green Chem, 2018, 20,4287-4291; Nature Commun., 2018, 9, 410)。
已發(fā)表的詳細論文目錄表見:
http://pcossgroup.xmu.edu.cn/old/users/xlu/group/publish.html
科研項目: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5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點專項研究基金2項和福建省基金1項,作為骨干成員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創(chuàng)新研究群體基金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和科技部重大研究計劃2項。
獎勵榮譽: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2000)、霍英東教育基金會“高校優(yōu)秀青年教師獎勵基金”(2002)、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2004)、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6, 排名第四)、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2006)、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013,排名第四)、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15, 排名第四)、福建省第二批“特支計劃”百千萬工程領(lǐng)軍人才(2017)、寶鋼優(yōu)秀教師獎(2017)。
代表成果
1. Wang YH, Wu AA, Tan K, Lu X*, Metal-Catalyzed Alkyne Oxidation/C-H Functionalization: Effects of Oxidant, Temperature and Metal Catalyst on Chemoselectivity
J. Comput. Chem., 2019, 40(9),1038-1044.
2. Ye CX, Melcamu YY, Li HH, Cheng JT, Zhang TT, Ruan YP, Zheng X*, Lu X*, Huang PQ*,
Dual Catalysis for Enantioselective Convergent Synthesis of Enantiopure Vicinal Amino Alcohols
Nature Commun., 2018, 9, 410.
3. Shen WB, Sun Q, Zhou B, Liu X, Yan JZ, Lu X*, Ye LW*,
Divergent Synthesis of N-heterocycles via Controllable Cyclization of Azido-diynes Catalyzed by Copper and Gold
Nature Commun., 2017, 8, 1748.
4. Shu C, Wang YH, Zhou B, Li, X L, Ping YF, Lu X*, Ye LW*,
Generation of α-imino gold carbenes through gold-catalyzed intermolecular reaction of azides with ynamides
J. Am. Chem. Soc., 2015,137(30), 9567-9570.
5. Zhou YH, Tan K, Lu X*
Chameleon ground state and Excited States of EDT-TTF-Im-F4TCNQ radical dyad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J. Theor. & Comput. Chem. , 2012, 11(3), 505-525.
6. Liang XH, Wu X, Dong T, Qin ZB, Tan K, Lu X*, Tang ZC*
Dinitrogen-ligated Triaurum Cation, Aurodiazenylium, Auronitrenium, Auroammonia and Auroammonium.
Angew. Chem. Int. Ed. , 2011, 50(9), 2166-2170; Angew. Chem. , 2011, 123(9), 2214-2218.
7. Tan YZ, Li J, Zhu F, Han X, Jiang WS, Huang RB, Zheng ZP, Qian ZZ, Chen RT, Liao ZJ, Xie SY*, Lu X*, Zheng LS.
Chlorofullerenes featuring triple sequentially fused pentagons
Nature Chemistry , 2010, 2, 269-273。
8. Weng QH, He Q, Liu T, Huang HY, Chen JH, Gao, ZY, Xie SY*, Lu X*, Huang RB, Zheng LS
Simple Combustion Produc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Octahydro[60]fullerene with a Non-IPR C60 Cage
J. Am. Chem. Soc. , 2010,132, 15093-15095.
9. Wang WJ, He Q, Zhong FT, Liu CY,* Lu X*, Murillo CA*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Evidence of Aromatic Behavior in Heterobenzene-like Molecules having Metal–Metal Multiple Bonds.
Chem. Eur. J. , 2011, 17(37), 10288-10296.
10. Zhang Q, Yue SP, Lu X*, Chen ZF*, Huang RB, Zheng LS, Schleyer PvR,
Homoconjugation/Homoaromaticity in Main Group Inorganic Molecules
J. Am. Chem. Soc. , 2009, 131, 9789-9799.
*以上信息由高級會員個人更新和維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