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事候選人簡介
馬玉國
男,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
1989年10月- 1994年7月, 北京大學, 化學, 學士;
1994年9月- 1997年7月, 北京大學, 高分子化學, 碩士;
1997年8月- 2002年12月, 美國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化學, 博士;
2003年1月- 2005年8月, 美國Cornell University, 博士后, 金屬有機催化;
2005年9月- 2011年7月, 北京大學, 化學學院, 副教授, 高分子化學;
2007年5月- 至今, 北京大學, 化學學院, 博士生導師, 高分子化學
2011年8月- 至今, 北京大學, 化學學院, 教授, 高分子化學
馬玉國,博士,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學術課題組長?,F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北京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軟物質科學與工程中心副主任。中國科協(xié)第九次代表大會代表。
1989年在中國化學會全國中學生化學競賽中獲一等獎并被保送入北京大學學習。1994年7月和1997年7月于北京大學化學學院分別獲得學士學位(北京地區(qū)高等學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和碩士學位,師從周其鳳教授,研究方向為液晶高分子。
1997年8月進入美國依利諾伊大學香檳分?;瘜W系學習,并于2002年12月獲得博士學位,師從Steven C. Zimmerman教授,研究方向為有機、高分子及材料化學的交叉領域。2003年1月至2005年8月在美國康奈爾大學化學與化學生物學系Geoffrey W. Coates教授的實驗室進行博士后研究,方向為金屬有機催化化學。期間與三菱化工(Mitsubishi Chemical Co.)合作,開發(fā)用于烯烴立構規(guī)整聚合的金屬有機配合催化劑。
2005年9月起回國任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高分子系副教授,目前的研究領域是高分子化學和超分子化學,主要關注調控非共價作用和有機/聚合物材料的構筑。經努力,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已經在非共價作用調控有機化學反應、大分子結構自組裝、有機/聚合物光電功能材料、烯烴的催化聚合等幾個方面的研究上取得進展。至今已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上發(fā)表了相關論文85篇,被引用2300余次。申請中國專利8項,已獲授權6項,作為第一申請人6項。受邀撰寫英文專著一章、中文兩章。2007年5月起任博士生導師, 2011年8月晉升為教授。
2006至2013年擔任北京大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六屆學科評議組化學組秘書。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掛職任內蒙古大學校長助理,并擔任中組部/團中央第16批“博士服務團”內蒙古團團長。
2000年獲Pacifichem 2000 Outstanding Presentation Award;2002年獲美國依利諾伊大學化學系R. C. Fuson Memorial Travel Award;2008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所開設的本科生主干基礎課《有機化學》(英語教學)于2013年入選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2013年獲北京大學“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優(yōu)秀教案獎。
參加中國化學會事務情況:現任中國化學會超分子化學專業(yè)委員會 委員; 2013年以來連續(xù)擔任“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 分會主席; 參加中國化學會“中國化學青年獎” 評審; 2011年與中國化學會合作組織“國際化學年在中國”在北京大學的系列科普活動; 主編的科普系列圖書《分子共和國》、《元素的世界之元素家族》、《元素的世界之元素檔案》都光榮入選2011年5月為配合“國際化學年”,由中國科協(xié)、中國化學會、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等聯(lián)合組織的“讀書知化學”化學科普書籍推選活動,在國際化學年作為優(yōu)秀科普書籍向全國讀者推薦。
理事候選人/代表登錄
請輸入姓名和會員證號后6位
相關下載
聯(lián)系我們
王以菲:
電話:010-82449177-811;
E-mail:wangyifei@iccas.ac.cn
王亞茹:
電話:010-82449177-886;
E-mail:wangyr@icc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