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年06月17日
2015年6月8日至6月13日,第十五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Quantum Chemistry, ICQC2015)在北京隆重召開。國際量子化學大會由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International Academy of Quantum Molecular Science, IAQMS)主辦。IAQMS是在量子物理學家德布羅意倡導下,由法國科學家Daudel、瑞典科學家Löwdin、美國科學家Pople和Parr、以及法國科學家Pullman于1967年創(chuàng)立的,總部設在法國芒頓(Menton)市,并于1973年在芒頓組織召開了第一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該大會每三年召開一次,已經(jīng)成為國際理論化學屆的頂級會議。第十五屆國際量子化學大會是該系列會議首次在中國舉辦,共吸引了來自全球4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1000余位理論化學研究人員參會,其中包括兩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50位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士,會議規(guī)模和參會人數(shù)創(chuàng)歷屆大會之最。本屆大會主席由清華大學化學系帥志剛教授擔任,北京師范大學方維海院士、北京大學劉文劍教授、美國杜克大學楊偉濤教授擔任大會的共同主席。
6月8日下午,會議在清華大學副校長姜勝耀教授熱烈的歡迎致辭中拉開序幕。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院長、美國科羅拉多大學Josef Michl 教授致開幕辭,并頒發(fā)了2012-2014年度的國際量子分子科學院年度獎(IAQMS medal)。大會主席帥志剛教授做了開幕報告,介紹了中國古代化學對中華文明的貢獻、中國現(xiàn)代化學化工成就、以及早期中國量子化學家的代表性貢獻,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廣泛興趣。
隨后,以諾貝爾獎獲得者 Rudy Marcus 教授和Roald Hoffmann教授領(lǐng)銜的,來自美國、德國、日本、韓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丹麥、芬蘭、荷蘭、意大利、以色列、斯洛伐克、捷克、中國、中國臺北等國家和地區(qū)的39位國內(nèi)外杰出的化學家在此次大會上為大家奉獻了多場精彩的大會學術(shù)報告。
2015年恰逢中國量子化學之父唐敖慶先生誕辰100周年,大會特意設置了半天的紀念報告活動,邀請了康奈爾大學Roald Hoffmann教授、吉林大學/明尼蘇達大學高加力教授和京都大學Keiji Morokuma教授做紀念學術(shù)報告。
根據(jù)大會的傳統(tǒng),學術(shù)交流活動只有大會報告和墻報展示。本屆大會共安排了39場大會報告和656個墻報,許多著名的學者都積極通過墻報的方式參會,現(xiàn)場交流十分熱烈。經(jīng)過嚴格評審,66個墻報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大會優(yōu)秀墻報獎。
本屆大會由清華大學化學系和中國化學會共同組織召開,得到了國內(nèi)外8家單位的大力支持,清華大學化學系及多個校內(nèi)職能部門通力協(xié)作,40多名來自清華大學化學系和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志愿者付出了辛勤的勞動,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
本屆大會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一個高水平的交流平臺,更為年輕學者建立了新的學術(shù)合作關(guān)系,積極推動了量子化學領(lǐng)域的廣泛交流,充分展示了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與會代表普遍認為這次大會安排的報告水平高、覆蓋的分支領(lǐng)域全面,日程安排考慮周到,特別是新清華學堂的設施超一流。
該大會還包括會前、會后的9個衛(wèi)星會議,將分別在北京、上海、長春、大連、合肥、南京、廈門、日本神戶等地舉辦,涵括了理論化學的重要分支,包括電子結(jié)構(gòu)的新進展、分子反應動力學理論、復雜體系與凝聚相動力學、計算催化、生物大分子的模擬、化學鍵理論、相對論量子化學以及納米體系的計算模擬等。